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
裝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建筑等,因為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是現代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代表。
裝配式建筑模式比起傳統的建筑模式,自身獨特的優勢比較多,裝配式建筑模式可以更好地對傳統建筑模式的缺陷和不足進行彌補,可以為現代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還能夠給人們的生活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以下是裝配式建筑的主要優勢:
工業化程度高、模板標準化的優勢
對腳手架進行搭設、對模板進行拼裝、對鋼筋進行綁扎、對混凝土進行建筑和預應力施工是現場澆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驟。其中,在整個施工中,模板工程是其的關鍵的核心部分。因為工程不同,所以工程所需構件也不同,不能重復使用模板,木模板只能一次性使用,消耗木材較多。由于裝配式建筑施工具有獨特性,建筑大多是標準化的,所以同一類型的構件可以用鋼模板預制,模板可以重復使用。
具有工期短、施工快的優勢
因為在施工現場,裝配式建筑不需要完成澆筑和固化混凝土的工作,只需要將預制建筑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然后通過科學合理的裝配完成施工活動,這樣極大地降低了工作量,機械化程度也較高,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
施工質量高、安全系數高的優勢
現場澆筑施工所需的施工現場要足夠的寬闊,在施工之前應進行三通一平,對攪拌站、工人居住房屋、項目指揮部等位置進行布置。
裝配式建筑只需要保證運輸方便就可以了,機械操作所需的人工較少,安全隱患少,安全系數比較高。與現澆混凝土相比,裝配式建筑具有較高的標準化要求、較高的標準化施工和較高的施工質量等優勢。
建筑造型美觀、獨特的優勢
在黨的十九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做出全新判斷: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此,人們對美的向往日益突出,現如今的建筑形式也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根據建筑周圍的環境,裝配式建筑可以進行設計,并在城市中融入建筑,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